X
              X
              歡迎來到池州市第三人民醫(yī)院

              聯(lián)系電話

              0566-3386000

              池州市精神病專科醫(yī)院

              接力棒已經(jīng)傳到手里,你準備好了嗎?

              發(fā)布日期:2022-04-18 瀏覽次數(shù):15311 發(fā)布者:

              幾張圖近日沖上熱搜

              “每一代中國青年都無愧于時代”

              的話題下

              網(wǎng)友們紛紛發(fā)出

              傳好時代接力棒的青春誓言

              ……



              01



              孫立新油畫《走過岷山》


                  1934年10月17日,雩都(今于都)的貢江(即于都河)畔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一列列隊伍擎著火把,在浮橋上果敢地前行著。從這天起至21日,中央第一野戰(zhàn)縱隊、第二野戰(zhàn)縱隊與紅一、三、五、八、九軍團共8.6萬中央紅軍將士,渡過600多米寬的于都河,開始了震驚世界的二萬五千里長征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這一年,毛澤東41歲,周恩來36歲,朱德48歲,而與他們一起踏上這漫漫征途的紅軍戰(zhàn)士們,平均年齡不到30歲,在這征途當中,還有2000多位女紅軍參加,最小的年僅8歲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在這群年輕人中,有的是舍棄了富裕的生活,有的是放棄了遠洋留學,還有更多的則是出身于分到田地才沒幾年的貧苦人家……正是這群人,他們被共產(chǎn)主義的信念所緊緊地凝聚在一起,不怕艱難險阻,不畏前途艱險,不畏前途跋涉,不管他們出身如何,此刻,他們都為了民族存亡而鏗鏘前行。
                  血染湘江、四渡赤水、爬雪山、過草地……他們用生命和熱血走出了艱難險阻,沖破了圍追堵截,到達了陜北。
                  自他們之后,每一個時代都有那么一群年輕人,帶著人生理想,帶著賦予給他們那個年代的使命,投身于時代的洪流當中,踏上了屬于自己的長征路。

              02


              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

                  毛主席曾說:“奪取全國勝利,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……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,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,工作更偉大,更艱苦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1950年6月,朝鮮內(nèi)戰(zhàn)爆發(fā)。美國政府立即做出了武裝干涉朝鮮內(nèi)戰(zhàn)的決定,并派遣第七艦隊侵入臺灣海峽。10月初,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,悍然越過三八線,把戰(zhàn)火燒到中朝邊境。此時的新中國剛剛建立,百廢待興,突然之間得面臨一場戰(zhàn)爭,這對于新中國來說是一個非常嚴峻的考驗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1950年10月19日,一支綿延不絕的隊伍在彭德懷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率領下高舉保衛(wèi)和平、反抗侵略的正義旗幟,雄赳赳、氣昂昂,跨過鴨綠江,抗美援朝,保家衛(wèi)國。從此,有了一群最可愛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他們爬冰臥雪,他們寧死不屈,他們血戰(zhàn)到底……
                  這是屬于他們的偉大斗爭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這是一場初生的共和國,同世界最發(fā)達國家的斗爭;是一場起于鴨綠江,止于三八線的斗爭;是一場智慧、勇氣與血肉之軀,同飛機大炮坦克車的斗爭;是一場中國人取得最終勝利的斗爭;更是站起來的中國人,所進行的第一次偉大斗爭!

                  記住他們的名字——中國人民志愿軍。

              03



              高舉紅旗赴太行(來自紅旗渠官方網(wǎng)站)

                  “苦不苦,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”,“累不累,想想革命老前輩”。建國之初,無數(shù)的青年兒女正是在這樣的勵志格言的激勵下,投身到社會主義建設

              的時代大潮之中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1960年,在河南省北部山區(qū)的林縣(今林州市),一群年輕人進行著一個震驚世界的工程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37000多人走進了太行山,他們不是專業(yè)工人,而是來自林縣不同村鎮(zhèn)的農(nóng)民,父子相隨,夫妻相伴,很多年輕人告別父母,背上棉被就獨自上路。此

              刻,他們的身后只有一個沉重的囑托:

                  “一定要把水帶回來!”

                  1956年,26歲楊貴來到林縣任縣委書記,1957年12月,他在中共林縣第二屆代表大會上,發(fā)出了“全黨動手,全民動員,苦戰(zhàn)五年,重新安排林縣河山”的號召。期望通過水利建設,五年基本改變,十年徹底改變林縣干旱貧瘠的面貌。
                  隨后的10年里,據(jù)紅旗渠志記載,先后有81位村民犧牲,最小的年僅17歲,許多人連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下。
                  這10年里,林縣人民自食其力,不等不靠,資金不足自己籌,工具緊缺自己做,石灰、水泥自己燒,炸藥用完了自己造,糧食不夠吃就用野菜和水草充饑……
                  還有一支由三百名青年組成的突擊隊,用了8個多月的時間,以背水一戰(zhàn)的咬牙堅持,終于順利鑿通了一個隧洞,這個全部由青年人攻克的難關,被命名為“青年洞”。
                  1969年7月6日,這個工程全部建成通水,它就是舉世聞名的紅旗渠。在時代中奮發(fā)前行,也有幸遇見了這樣的一代青年。

              04


                  1978年12月,鄧小平同志在《解放思想,實事求是,團結一致向前看》一文中曾說“在新的長征中,一定會不斷取得新的勝利”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的確如此,在新長征的路上,新的一代人依然接續(xù)奮斗,這不禁讓人想起董萬瑞將軍在98抗洪中曾說的話:“90年代的兵,能打仗,能吃苦!”
                  那年,災情當前,一聲令下,全國30余萬人民子弟兵緊急馳援,從堅守荊江大堤到搶堵九江決口,從會戰(zhàn)武漢三鎮(zhèn)到防守洞庭湖區(qū),從保衛(wèi)大慶油田到?jīng)Q戰(zhàn)哈爾濱,在最危險、任務最艱巨的地方筑起的一道道“迷彩綠”的長城。
                  萬千子弟兵中有一名叫李向群的小伙兒。
                  他隨部隊赴湖北省公安縣南平鎮(zhèn)抗洪搶險,報名參加搶險突擊隊、請戰(zhàn)最苦最累的任務。盡管發(fā)燒,盡管戰(zhàn)友勸阻,他堅持不下堤直至暈倒在大堤上,被送進了衛(wèi)生隊。
                  醒來后的他又先后兩次“出逃”衛(wèi)生隊,拔掉身上的針趕赴一線,最終因極度勞累導致心力衰竭,犧牲時年僅20歲,入伍僅20個月、入黨僅8天。
                  在生命垂危之際,他還曾在問,“大堤保住了沒有?晚上還有沒有任務……”
                  抗洪精神從來不是抽象的詞匯,而是“那群奮不顧身的人,那群洪水來襲擋在我們身前的人”。
                  在1998年抗洪救災中,還有很多這樣的人。
                  他們是寫下“生死牌”、誓與大堤共存亡的駐守武漢市江漢區(qū)龍王廟閘口的16名共產(chǎn)黨員,是由10余位山東沂蒙山農(nóng)民自愿組成的突擊隊,是在大堤上為戰(zhàn)士做了兩萬多碗免費拉面的面館老板及其伙計,是舍小家、保大家的分洪區(qū)群眾……

              05


                  為什么我們總是被這樣的畫面,被這樣的聲音感動?為什么我們總是看著看著就會眼含熱淚?因為每一代人都深深地愛著這片土地,因為在面對災難時,頑強不屈、空前團結!每一代人都是如此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災難發(fā)生后,我們再次見到了那些熟悉的身影,16萬人民子弟兵,從全國幾千公里的半徑,迅速趕往災區(qū)!他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為百姓開辟了生命通道;用粗糙的雙手扒開廢墟里的巨石,用堅實的后背伏起一個個生命的希望,他們晝夜行軍從天而降,翻山越嶺,披荊斬棘,不顧生命危險只為從死神手中救出一個個幸存者!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,人民子弟兵,來自人民,為了人民的光榮傳統(tǒng)沒有丟!

                  參與抗震救災的人民子弟兵的群體當中,女軍醫(yī)的行動徹底顛覆了人們平時對于這群文弱姑娘的印象,一名年僅18歲的女衛(wèi)生員新戰(zhàn)士,得知有機會去前線抗震救災她就鐵了一門心要去,誰也勸不住,像這樣女軍醫(yī)們,還有很多。她們那一份份自發(fā)的請愿書,一聲“讓我去”的懇切請求,一種毫不遲疑奔赴前線的無畏勇氣,在這場舉國同悲的災難面前,能夠定義她們的只有兩個字:軍人!

              06


                  最近,一封封義無反顧的大學生請戰(zhàn)書,一條條“已準備好行李”的消息,刷屏了。面對嚴峻的防疫形勢,大學生們紛紛主動報名參加抗疫志愿者,投身抗疫一線,還有許多志愿者,也在后方時刻待命。他們當中,既有教師、科研助理,也有本碩博各層次的學生,根據(jù)報道,在一些地方,參加抗疫志愿者的學生年紀最小的僅19歲。
                  在福建莆田,一名女大學生抗疫志愿者累到脫力;退伍戰(zhàn)士抗疫志愿者們紛紛表示“隨時出戰(zhàn)”;還有許多返鄉(xiāng)大學生抗疫志愿者活躍在城鄉(xiāng)社區(qū)抗疫的一線……
                  抗疫當中,這些美麗的身影,用自己的力量默默奉獻著。他們也許會說:“我也做不了太多”,但正是無數(shù)個“做不了太多”的他們,讓艱難時期的大家,能夠有信心面對疫情,有溫暖撫慰心靈……
                  “生在中國是件幸運的事情,危險的時候肯定不能退縮?!?/span>
                  這句話是從一名參加過武漢抗疫的95后年輕人的口中說出來的,在疫情面前,在災難面前,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(zhàn)爭面前,正是這群曾經(jīng)大家眼里的“孩子”,面對生命的挑戰(zhàn)和威脅,義無反顧,勇往直前,用自己的熱血守護著愛的人。

                  從前那些被保護的孩子們,如今已長大成人,對責任賦予了自己更深刻的定義。現(xiàn)在,我們或許不知道他們是誰,但我們知道,此刻的他們正在守護著誰。

              時代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里!

                  有人曾提出疑問,今天的年輕人還用“長征”、還能“長征”嗎?答案當然是肯定的。因為長征除了是腳步的丈量,更是精神的洗禮、思想的升華。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,職業(yè)選擇也有差異,在成長和奮斗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,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。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、人民的大我之中,與時代同步伐、與人民共命運,才能更好實現(xiàn)人生價值、升華人生境界。
                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,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。正如在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上,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:“建成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強國,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是一場接力跑?!?/span>接過歷史的接力棒,走好今天的長征路,才能不辜負黨的期望、人民期待、民族重托,不辜負我們這個偉大時代。
                  現(xiàn)在,時代的接力棒已經(jīng)傳到我們手里了,你準備好了嗎?

                  來源:共青團中央綜合自半月談、CCTV國家記憶、中國共產(chǎn)黨新聞網(wǎng)等,原文有刪減


              0566-3386000

              公眾號二維碼
              曰韩激情无码免费毛片,亚洲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不卡,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;,亚洲人在线观看影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