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日期:2022-07-06 瀏覽次數(shù):4860
為慶祝建黨一百零一周年,7月5-6日,市三院舉辦系列活動---參觀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遺址。上午八點,三十多名黨干部早早等候在醫(yī)院梧桐樹下??梢钥吹贸觯蠹业男那檫€是很激動的,全體同志上身著淺色襯衫,胸帶黨徽,個個精神抖擻,懷著無比崇敬和喜悅的心情,去重溫祖輩的足跡,更好地為廣大患者服務。
久聞石臺常年云霧繚繞,氣候宜人,猶如一處浮在云中的山水畫廊。近千個自然村,星星點點的散居在山山嶺嶺之間。去年9月28日,享有“中國原生態(tài)最美山鄉(xiāng)”美譽的石臺縣,全長38公里的池州至石臺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車,不僅意味著石臺縣從此結束不通高速公路的歷史,而且宣告安徽年內實現(xiàn)“縣縣通高速”目標又進一步。同時對石臺改善交通條件、旅游資源開發(fā)、加快鄉(xiāng)村振興有著重要的意義,也將在中國原生態(tài)最美山鄉(xiāng)的版圖上增加一道亮麗的風景線。
一路上盡是秀美風光,仿佛穿行在童話世界里的山水畫廊。雖然是炎熱時節(jié),大巴車在七都鎮(zhèn)行駛65公里,大部分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“石臺天路”奔馳,感受風從耳邊吹過,云在頭頂快速變換,在山林之間自由馳騁,體驗現(xiàn)實版的“速度與激情”。下了高速,從山腳下望著那蜿蜒盤旋的盤山公路,公路上車來車往真像山穿上了一條美麗的絲帶。大山的景色真優(yōu)美,遠看青山碧綠碧綠的,郁郁蔥蔥,放眼望去整整齊齊。及至山巔,風悠悠空谷來兮,霧濛濛深澗生煙,遠眺群山繚繞飄渺,胸中律動著回歸的歡快,喧囂的心靈蕩漾著靜雅的端倪,真是人在天庭走,胸生萬里云。上世紀九十年代,作為一名部隊軍醫(yī),常年行走在石臺六都、七都崎嶇險峻、沙石道路之中,為廣大官兵送醫(yī)送藥。撫今追昔,再現(xiàn)生活兩重天。
約莫兩小時,來到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遺址,一座雕刻著“中國工農紅軍-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遺址”高高矗立,背后有一條蜿蜒在青山之間的山澗。澗內山水潔凈似冰,清涼如雪,清澈的泉水無聲無息地從山澗噴涌而出,沿著山谷潺潺而下。我仿佛看到了涓涓細流,匯成了或柔婉或騰空或層疊或飛瀉的瀑布,懸掛在叢林峽谷之間,似一條條玉帶從天而降,或滌蕩著天籟般的音樂,或發(fā)出震耳的轟鳴,向人們傾訴著大自然的柔美與俊秀。溪流成瀑,瀑落成潭,或大或小,依山傍勢,一脈相承,水水相連,點綴在層山疊翠中,如粒粒明珠,以她的清靈秀麗突顯著山的豪邁與偉岸。
一下車,遠處就傳來了“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......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,永不叛黨?!倍嗝词煜さ穆曇?,時刻告誡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,一定要保持奮斗不息的精神,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,忠實踐行自己的入黨誓詞。從戰(zhàn)爭年代到和平時期,無數(shù)的優(yōu)秀共產黨員都用樂于奉獻、勇于犧牲、無比忠誠于黨和人民的實際行動解讀了自己的入黨誓詞,展示了共產黨員終生恪守入黨誓詞的人生真諦。
參觀展覽區(qū),據七都鎮(zhèn)新棚村黨支部書記李洪盛介紹,“1934年8月,中共太平中心縣委領導以石埭(今石臺)游擊區(qū)為中心的石、太、祁、黟邊區(qū)的‘柯村暴動’,取得勝利,方圓百余里地區(qū)建立皖南蘇維埃政權。隨著斗爭的深入、根據地擴大和紅軍游擊隊伍的發(fā)展,大大小小的游擊戰(zhàn)斗越來越頻繁。傷員的增加,使醫(yī)療機構的建立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。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就是在革命形勢蓬勃發(fā)展的背景下,在石臺縣新棚村建立的。1934年12月14日,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譚家橋與國民黨軍隊激烈交戰(zhàn)。這場戰(zhàn)斗,紅軍失利,傷員達300多人,其中重傷員130多人。18日,方志敏率領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來到柯村蘇區(qū)休整。當時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醫(yī)療條件差,缺醫(yī)少藥。那么多紅軍傷員救治難度大,當?shù)剞r民就自發(fā)參加救護,有的將自家的居房讓出來給紅軍當病房,有的將自家的門板拆下來給紅軍做病床。男人上山采摘中草藥,為紅軍站崗放哨,婦女主動護理傷員、洗曬繃帶。那時候,革命的火種就深深埋在我們當?shù)乩习傩盏男闹小?935年2月,面對敵人的瘋狂“清剿”,皖南蘇維埃政府決定撤銷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。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在它存續(xù)的幾個月時間內,治愈了大量紅軍傷員,為紅軍保存了大批有生的力量,為革命留下了永不熄滅的火種。
支部書記李洪盛十分感慨,越說越激動。幾度風雨,青山依舊,今日的新棚,映山紅依然爛漫,革命的火種早已在新棚村生根,不斷燃燒起新棚村民為脫貧攻堅奉獻的熱情。新棚地處山區(qū),交通不便,是革命老區(qū),也是重點貧困村。當?shù)攸h組織一直不忘初心使命,想方設法帶領村民脫貧致富。想要脫貧,就一定要解決交通問題,在損害到村民山場、茶園、菜園、宅基地等問題時,村民在簽訂合同時,紛紛表示放棄補償款,終于修通了長達5公里的楊梅塢至張家橋公路。像這樣舍小家為大家的事,在新棚還有很多,革命老區(qū)人民真正傳承了紅色基因!黨的十八大以來,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和村民們共同奮斗下,新棚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顯著加強,特色產業(yè)獲得大力發(fā)展。2018年實現(xiàn)“整村出列”,2019年所有貧困人口全部脫貧。如今,山上的茶葉、香菇、木耳、藥材等都成了農民的致富產業(yè),白墻黑瓦的水泥房取代了過去的茅草房,村內的休閑廣場、文化活動中心、醫(yī)療服務室一應俱全。在群山連綿、綠樹環(huán)合之中,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遺址標識牌,在黨旗襯托下,更加鮮艷奪目。七都是革命老區(qū)。在這塊土地上留存了很多紅色遺址,流傳著很多紅色故事,皖南紅軍總醫(yī)院就是其中的代表。
參觀結束,感慨萬千。民以食為天,又到了吃飯時間,“二輪寶馬”開道,經過三、四處停有大巴車的農家樂飯店,大約走了兩三公里,來到一家典型的住家式的農家飯店。說實在的,店面不大,四桌飯在一個堂前顯得很擁擠。我作為一個農家子弟,看到桌上清一色農家飯菜,仿佛回到家的感覺,母親的味道。真是:大山深處高速通了、村子美了、腰包鼓了。